欢迎访问蔬菜果品市场网

登录 <

蔬菜果品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蔬菜果品资讯

连连攀升 蔬菜价格“两难困境”如何化解

时间:2013-03-11 来源:  作者:

据国家统计局佳木斯调查队统计的数字表明,刚刚过去的2012年,受恶劣天气、种植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直接影响着佳木斯市CPI的涨幅变化。一方面,城镇居民普遍抱怨菜价过高,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环节上种子、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导致物耗成本提升,菜农并没有在菜价上涨中增加多少收入,我市甚至出现了;2角钱一斤韭菜和茄子;的奇怪现象。从田间到超市,菜价缘何两重天?

现状:菜价连连攀升

据调查,目前佳木斯市城区现有蔬菜面积9.8万亩,大棚4714栋,温室3201栋,年产量在16.5万吨左右,市民年消费量在22万吨左右。从总量上看能满足75%市场需求,但实际供应却极不均衡,总体有效供给仅为50%左右。每年淡季11月至次年4月新鲜蔬菜80%以上依靠外进,自给能力严重不足,自给率由2005年25%下滑至目前的15%。而且自给主要品种是白菜、土豆、大葱、萝卜老四样,剩下的就需外进蔬菜填充。

2010年鲜菜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9.1%;2011年同比价格下降了3.2%;2012年1;10月同比上涨了16.7%。其中:秋菜价格我们采用的时间段是10月15;20日市场均价情况。近三年的CPI涨幅分别是3.7%、5.7%和3.8%,可以看出除了2011年鲜菜价格涨幅低于同期的CPI以外,其余两年均高于同期CPI涨幅,并且2011年的秋菜价格普遍低于2010年。

从蔬菜价格波动的成因上看,成本上涨应当推动蔬菜价格有所上涨,但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供给增加导致蔬菜收购价格偏低,而流通环节又使面向消费者的蔬菜销售价格偏高,随着蔬菜价格的两极化,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时,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城市低收入群体会倍感生活压力加大;蔬菜价格下跌时,菜农的收益又得不到保障,况且,即使在菜价上涨时,从菜地到餐桌整个流通过程中,农民卖菜所得到的收益仍然微不足道。在这个;两难困境;中,不难发现消费者和菜农始终处于蔬菜流通链条的两端,处在不利地位,无论菜贵还是菜贱,损害的都是种地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这两大弱势群体的利益。

成因:菜价控制力的缺失

;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这个;两难困境;实际反映的是蔬菜价格传导的非均衡性,也就是供需关系所引发的价格变化没有在整个蔬菜流通过程中均匀的传递,从而导致了流通链条中各个环节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在菜价高涨的现在,很多市民认为菜农是直接受益者,其实不然,蔬菜市场的交易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即买方决定的,也就是说菜农作为交易的卖方,对蔬菜价格没有控制力,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对蔬菜价格缺乏议价权,往往都是坐等贩子或各类批发机构前来收购,加之大宗蔬菜应市的季节性强,往往出现蔬菜品种集中上市,供给充足也就难以有提价机会,尤其是蔬菜生产、流通全面放开,随行就市,没有粮食保护价收购等改革性调控措施,菜农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2009年以来,市场就曾出现过;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现象,其直接的原因是热钱的炒作行为在里面,炒蒜并没给农民带来好处,而消费者得为热钱的;超额利润;带来的高物价买单。并且热钱的炒作后一旦迅速撤走,农产品的价格就会跌入低谷,这对抵御风险能力本来就很弱小的广大农民的危害非常大。

作为价格的执行者,各级的零售商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和菜摊等。由于各零售商的主体规模差异较大,所以其在交易过程中的力量对比也存在差异。食堂、饭店利用消费量大的优势,直接就从批发商进货,普通菜摊则只能被动接受批发商的价格,加之现在市场摊位租金普遍看涨,蔬菜销售环节的损耗,即使是包括大型超市的各类零售商,必须要保证20%以上的毛利润才能得以经销。

普通消费者是蔬菜价格的接受者。蔬菜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因此消费者是蔬菜价格的接受者,且无定价权和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一旦价格过高,最终损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从蔬菜流通各环节的分析中不难发现,菜农和消费者处于流通链的两端,对蔬菜价格都没有控制力,是价格的接受者,这就导致了;两难困境;的形成:供求关系变化导致蔬菜价格波动时,受益者往往不是菜农也不是消费者。

出路:多方调整是关键

蔬菜价格的暴涨暴跌,对于菜农和消费者这两个蔬菜价格流通中处于末端的群体来说,伤害是最大的。如何稳定蔬菜价格?如何解决蔬菜流通链条;两难困境;的局面?调整流通链上各环节的力量对比,在保护菜农利益的同时,保障城镇居民的生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从根本上说,由于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及人员工资上涨导致生产环节蔬菜价格的一定上涨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否则就难以保障生产者的利益。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维护生产者的利益,又要兼顾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改变蔬菜生产流通两头利益受损、中间环节推动价格上涨因素过大的问题,必须从蔬菜生产、流通特点出发,采取政策干预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要充分考虑蔬菜生产流通环节保鲜及保鲜成本的需要,坚持围绕满足城市消费就地就近发展蔬菜生产,尽可能杜绝蔬菜长途贩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次要充分考虑城市消费主流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多品种蔬菜生产,研究和注重城市消费的新变化,通过提高蔬菜品质,增加蔬菜品种,推广有机蔬菜、稀有蔬菜等特色蔬菜的种植,增加蔬菜产品差异性和竞争性;此外,还要充分考虑蔬菜流通环节对保质、保鲜的特殊需要,提升物流技术水平,减少流通环节,鼓励实行多种形式的营销模式是关键。强化产销对接,将蔬菜生产直接与销售终端对接,把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直接;归还;给农民,并最终惠及消费者。我们欣喜地看到,为解决我市群众吃菜难,丰富市民;菜篮子;,我市利用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地下空间,建设人防地下蔬菜储存基地。该基地总面积21236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该基地建成后,一次性可储存蔬菜达5600;8000万公斤,一年预计能分批量储存8;9次,可以有效平抑冬季蔬菜市场价格,每年为市民节省购菜款5000万元。

原标题:蔬菜价格;两难困境;如何化解

;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