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菜价疯涨:算账容易结账难
蔬菜是刚性需求,一日三餐不可缺少,因而,平常买菜时的精打细算并不能让花在买菜上的钱更少。日前,全国菜价疯涨,有媒体人士指出:算账好算,结账难办。
菜价关乎民生大计,关乎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一涨一跌都会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形成蝴蝶效应,正因为如此,老百姓才会对菜价的涨跌如此敏感。笔者作为一个媒体人,经常会做一些关于菜价的报道,在采访中也深深的感到了菜价的疯涨对普通市民带来的影响。譬如说此次菜价疯涨,菜场里的蔬菜卖价轻而易举的超过了水果,一棵白菜能卖到15元,一颗大葱卖到2元,三个西红柿就要4.5元,而这时候的红富士苹果也才不过市4元钱一斤。
这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影响便是:买菜是按个头要,要两三个西红柿,而不是几斤西红柿,要两三根葱,而不是要几斤葱。
买菜时的精打细算并不能让花在买菜上的钱更少,因为蔬菜毕竟是刚性需求,一日三餐不可缺少。随着花出去的钱越来越多,腰包里的钱越来越少,普通百姓有权知道,这菜价究竟为什么久涨不跌,菜价的疯涨带来的利润究竟进了谁的腰包?
其实,在记者调查中,我们就已经知道了菜价久涨不跌的缘由。菜价之所以高,并没有高在起点菜农那里,也没有让终端的菜商拿走暴利。菜价的大部分都是在中间流通环节被消耗掉的。菜价即使起始点价格很低,但是经过层层提价之后,最终到消费者那里,菜价已经上涨了好几倍。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5%。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有时菜价会上涨一倍。
其实无论对于什么事来说,都是算账好算,结账难办。整治;最后一公里;的行动也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了,;农超对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平价菜市;很多地方也都是红红火火的在做着。但是在这些行动开展同时,我们为什么却感受不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自从;蒜你狠;、;姜你军;、;花你钱;、;向钱葱;这些时髦的网络语流行开来的时候,我们队高菜价似乎已经熟视无睹了,这正是一个危险的倾向。就现在来说,此轮的菜价疯涨与之前的资本炒作显然不同,因为现在各种蔬菜的集体涨价,;蒜;依然狠着,;葱;依然在向钱看,如果不能对整个蔬菜市场做一番调节,恐怕很难得到有效的结果。
对于菜价,我们要的并不是一时的调控,而是要最终的长久稳定,我们要的也不是一时菜价的低廉,而是要能长久接受的合理水平;在现在我们城市最低工资水平都大致还在1000元左右的时候,一个持续走高的物价水平显然是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过上好日子,如果在工资方面不能再减更多税,不加更多钱的话,那就在物价方面下下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