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进城价格翻番“直营”“配送”或可破题
本报记者 高文 刘刚 文/图
1月28日凌晨3点刚过,仅睡了五六个小时的王新焕就起床了。简单收拾了一下,他发动三峰面包车,赶往30多公里以外的北京市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4点钟,王新焕来到了新发地。室外的气温已经下降到摄氏零下七八度,按照事先列好的20多个品种的菜单,在瑟瑟的寒风中王新焕要在2小时内置办齐。;只有到得早才能进到新鲜货。;王新焕说。20分钟左右,他凑在车灯下,把茼蒿、油麦菜、蒜苗和藕从列表里勾去,随后又向下一个熟悉的蔬菜批发商的摊位进发。
与此同时,从事蔬菜批发的河南农民刘玉柱也驱车来到新发地批菜,他要赶在7点钟以前回到回龙观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再把蔬菜批发给其他商贩。
早上8点钟,在距离回龙观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不到4公里的西三旗农贸市场上,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批发来的黄瓜从每公斤2.5元涨到6.6元;西红柿从3元涨到8元;菜花从2.9元涨到7元。
为什么蔬菜进城后价格涨了这么多呢?记者采访发现,第一个原因是流通环节多。
;回龙观市场是京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为什么还要到新发地去批菜呢?;刘玉柱解释,由于近年来八达岭高速路大型货车限行,所以虽然市场紧邻高速路,但外地大型货车直接运菜进入市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个原因是综合成本高。
从事蔬菜批发业务已经6年的冯淑英说,现在做生意成本极高,除去损耗,生活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再加上摊位费,每个月要七八千元以上。
记者在新发地市场也发现,货车里的蔬菜几乎都用棉被紧紧包裹着,无论是蔬菜批发商还是前来上货的菜贩都担心同一个问题;;;别把菜冻坏了。;;夏天怕烂,冬天怕冻。;刘玉柱裹着棉大衣无奈地说,;卖菜也是技术活儿,搞不好就赔钱,这菜一冻人家就不买了,一点辙都没有。;
据记者了解,在西三旗农贸市场上卖菜的商贩每天每个摊位的蔬菜销售量都不大,最好时也就是二三百斤,冬天和淡季有时销售量不到百斤,所以商贩经营成本高,销售量有限,导致蔬菜零售价格较高。一位商贩说:;我们都是小本经营,每天买进卖出的蔬菜品种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但摊位费、运费、水电费等经营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受气候和运输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蔬菜从批发回来到卖出去这个过程中损耗达25%~30%,这些损耗和费用摊薄了利润。另外,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环境艰难,这些都是很多人想不到也吃不消的。其实,我们挣得就是个辛苦钱。;
冯淑英说,在这里卖菜的多是来京务工的外地人,为了生存,他们在京的生活成本自然要加进菜价中。菜市场的摊位费、房租、人工费都在不停地上涨。一般来说,一个菜市场所辐射的范围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范围内,购买量也是固定的。摊位费和房租上涨了,为了维持生计,菜价自然也要跟着涨。
那么,菜价高企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吗?当然不是。王新焕的直营模式就是解题途径之一。
早上6点钟,王新焕开着车回到了位于海淀区五道口的社区菜店。在帮他搬菜的时候,记者发现,菜店里多了很多东西:几大包大白菜、几箱西葫芦、西红柿、黄瓜以及各式萝卜,差不多有七八样菜,20多包。记者纳闷了,这些菜是哪里来的?进货时没有看见呀!
老王似乎是看出了记者的心思,他解释说:;我们是直销菜店,像这些大路菜都由新发地百舸湾公司配送,其他的时令菜和细菜由我们自己采购。;
;那你们自己采购不是还便宜些吗?;;配送的菜都是眼下的当家菜,数量大,我要是自己去批发,又要问东问西去了解价格,我们买的又不算多,根本便宜不了,而且还拉不回来,又要多跑一趟,一来一去的油钱又要花百十块钱,划不来,现在配送的价格都跟批发市场一样,人家还送到门口,省大事了。;
卖菜有十几年了,王新焕感受着菜价的上涨,;菜价这些年可贵多了,拿小白菜来说,过去这个季节一斤也就卖个块儿八毛的,现在卖3块,前一阵下雪,进价都4块钱一斤。有的品种都不敢进货,价格太高了。;
;可涨得再厉害,我们也不挣钱。不过是水涨船高,上价高我们卖得就贵点,利还是那点利。;王新焕拿西红柿举例说,;现在3块5毛钱一斤,也就是5毛钱利。;
;那么菜价怎么能降低点呢?;记者问刘玉柱。
;我觉得政府多办点像我们这样的直营菜店就应该能够稳住价格。你看,我们每天的蔬菜价格都是公司统一的,电子屏幕显示着,老百姓买菜时一目了然,还省去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刘玉柱说,在北京一级批发市场和二级批发市场各有其功能,并不能相互替代。像回龙观这样的二级批发市场所体现的是;配送;功能,这里的菜一部分来自于新发地,一部分是直接从产地运来。与新发地不同,实现进棚交易,固定摊位。无论是菜贩还是饭店食堂,都可以很容易在这里找到所需的蔬菜。另外,在市场规划时要把辐射区域、交通便利等因素统筹考虑。还有就是减免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租金,现在许多市场为实现盈利而上涨摊位租金。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少收费或不收费,这样才能稳定蔬菜价格,保证菜贩和消费者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