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菜篮打通生鲜蔬菜“最后一公里”
CUBN记者 刘末 北京报道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买菜也可以成为不出家门就能办好的事情之一。现在手指轻轻触摸楼下的电子屏,新鲜的蔬菜水果便送到家门口。
便捷体验新鲜感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只要轻触楼道门口的触摸屏,所需的蔬菜水果就会直接送到你的家门口。目前,北京的40个社区正在试点电子菜篮。
什么是电子菜篮?电子菜篮就是将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优势相结合的一种电子商务平台,现在这个商务平台已经方便了不少人解决买菜的生活问题。家住东城区兴化社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在小区的居民单元楼道里有一个约22英寸大小类似平板电脑的显示屏,这就是电子菜篮的真面目。屏幕画面颜色鲜艳,滚动发布的是日用商品促销、天气预报、便民公告等信息,很容易吸引居民的眼球。屏幕下方显示有粮油干货、生鲜蔬菜、厨房调料、酒水饮料、茶饮冲调和休闲零食六大类商品选项。点开蔬菜一栏,下一级菜单会出现瓜菜、叶菜等分类。
各项种类下面分类很清晰细致,居民可以在种类繁多的名目下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购买的品种,而且字体较大、图片清晰,这样一来即使是老年人来使用,看起来也不会太费劲。选定后,系统还会显示出产品的编号、价格、生产地、库存状态等信息,方便大家安心购买。居民表示,如果选择好了,拿会员卡在机器侧面的刷卡处扫描一下,就会出现会员卡上登记的送货地址,然后选择刷卡或现金进行支付,定好送货时间,所订货物将准时配送到家,特别方便而且耗时也不会太长。
据电子菜篮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安装电子买菜终端的社区都有相应的配送站,配送方式有两种:自提或者送货上门。当问及什么时候可以收到菜的时候,工作人员表示,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一般半天就可以送达,不会给居民带来困扰。
目前,北京雍和家园、和平里街道等社区已装有这种电子终端600余台。据介绍,电子菜篮的居民使用率近20%,并于今年8至11月在东城区和丰台区进一步推广。
打通生鲜蔬菜最后一公里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生鲜市场开拓迅猛的2013年。如何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整个生鲜电商领域的行业难题,也是能否顺利打开生鲜市场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平价菜端上百姓餐桌,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种情况,武汉家事易凭借本地化基因的先天优势,自建了全程冷链的物流配送系统,独家研发出一款智能电子菜箱,并在武汉市的800余个社区进行了免费安装,也因此开创出一种全程冷链非当面交付的全新物流模式。
据介绍,客户在家事易官网上下单后,订单处理系统立即启动,在家事易的产品分拣车间里,绑定订单的菜篮会在相关商品区停留,分拣员放菜进篮,然后继续前行直至整个订单完成,并按照顾客所在的区域码放。最后按照具体区域,专人专车运送。全程冷链运送的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放进各居民区楼下的具有冷藏功能的自提柜之后,客户就会收到一条提醒到货的短信,然后只需在方便的时间到自家楼下,利用会员卡打开自提柜,取走商品,整个交易完成。
这种非当面交付生鲜配送方式的出现,大大简化了传统配送模式中,投递员需与顾客提前沟通,商议好彼此最合适的时间地点后再进行货物交付的工作流程,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物流人员的配送效率,也降低了配送成本。而顾客的取货时间安排也极为自由,只需利用空闲时间到自家楼下小区的家事易电子菜箱取走其订购的货物即可。
电子菜篮发展仍有阻力不用跑去拥挤的菜市场,只需要下楼下订单这样的买菜方式,固然是电子商务的推广以及推广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而然,电子菜篮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为广州首批出现的买菜网络,谊万家卖菜网站从2009年开始,做了半年就做不下去,改而开酒店了,没有逃离昙花一现的命运。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分析人士给出了答案。
首先,需要面对人力的问题,人手不够那么配送难以跟上需求。而电子菜篮要能够很好地运行下去,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物流配送。但面对繁多的订单,难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如此一来很难做到人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大家的买菜习惯一时还并不能转换过来。尽管电子菜篮很新颖,在短时间内可以抢占人们的眼球,可是多数人买菜还是喜欢眼见为实。面对送上门的蔬菜,尽管是工作人员精挑细选后的,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损耗,影响蔬菜在直观上的新鲜程度。同时,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去菜市场买菜,可以讲讲价,也可以有挑选的范围。
因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固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电子菜篮要如何在电商路上走的一帆风顺,还是需要面临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电子菜篮今后的发展。